“紅色基因”是一種革命精神的傳承,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內核,是中華民族的精神紐帶,是中國共產黨帶領全中國人民在長期的革命、建設、改革歷程中凝練出來的價值立場、遠大理想、頑強意志、光榮傳統、優良作風,它鼓舞著一代代中華兒女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自強不息、勇往直前。
我對紅色基因最初的認識,來源于家中長輩。從小,我便喜歡坐在長輩跟前聽他們講述歷史過往、革命故事,樂此不疲。我們生長在一個和平美好的年代,但在革命戰爭年代,卻十分不易。那一輩的人們,經歷過紛飛戰火、流血犧牲,也經歷過革命動蕩,窮苦饑餓。是強大的紅色革命精神,鼓舞和激勵著中國人民不斷攻堅克難,走向勝利。每一次長輩們講起革命勝利那段光輝歷史的時候,臉上都洋溢著驕傲而又幸福的笑,外婆總說,是中國共產黨,帶領我們走向美好未來。外婆是一位普通農民,讀書不多、也不太會說普通話,隨著年歲漸長記憶力慢慢衰退,忘卻許多事情的她卻依舊能夠流利地唱出好幾首紅歌: “唱支山歌給黨聽,我把黨來比母親;母親只生了我的身,黨的光輝照我心…。別以為外婆年紀大了不記事啦,我會唱的紅歌比你還多咧~!
我最讓外婆驕傲的事情之一,是我考上了湘潭的大學,因為湘潭是毛主席的故鄉。外婆并不熱衷于城市的繁華,但對于革命紀念地、偉人故鄉,她內心有著無盡向往。這些年老人家的勞動力不比以往了,不能再下田耕作的她看著都已長大的兒孫,總會想起曾經的歲月和故去的外公,心里總忍不住難過?粗馄派眢w每況愈下,我同母親說,趁著外婆腿腳還行,等我畢業典禮的時候帶著外婆到湘潭來吧,帶她去最想去的韶山毛主席故居。在故居廣場的主席雕像前,外婆敬著最莊嚴的軍禮,留下一張最美的合照。當地導游送了幾串紀念勛章,回家后她都當寶貝一樣天天掛在胸前,舍不得放下。后來聽舅舅說,外婆那次回到家后特別開心,遇上村子里熟識的人都要跟對方分享她到韶山參觀了毛主席故居,還要去一趟北京天安門。每次放假回家的時候,她都跟我說;“外婆現在每天都認真做體操、鍛煉身體,爭取以后每年都要去北京、韶山,去更多的革命紀念地!”那一刻的外婆,心里有了期盼,眼里也有了光彩。在外婆身上我懂得了,紅色基因并不只存在于共產黨員,更扎根在億萬老百姓的身上。
而我的爺爺,則是一名退伍海軍老黨員。不管是身處軍隊一線,還是年邁賦閑,他始終以作為一名黨員為傲,并以此為標準嚴格要求自己。就像他每天都認真佩戴在身上的黨員徽章,幾十年過去這習慣都未曾改變過,哪怕是疫情居家不曾外出的時候都一直佩戴著。爺爺說,對于共產黨人的人生而言,紅色基因是信仰,是忠誠,是愛黨愛國,是矢志不渝。哪怕他退伍了不能戰斗了,黨的徽章也不能落灰。長輩們的這一份信仰,純粹的能夠蕩滌人心,不管幾十年風雨過去,依舊初心如磐,歷久彌堅。
長輩們在生活中跟我訴說的點滴,都深深地刻在我的心里。雖然樸素平凡,但卻與我而言卻無比珍貴。我想,這就是紅色基因的傳承。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傳承,讓我在成長中遇到不平坦時獲得不一樣的力量。
銘記延續——不忘初心,牢記使命
前行不忘來時路,初心不改夢歸處。在進入大學生活的開始,我便積極為成為一名中國共產黨員,把長輩們的寶貴精神延續下去,成為他們的驕傲。我時刻告訴自己,作為一名新時代年青人,要不忘初心,牢記使命,勇擔社會責任,不負韶華。要把長輩們傳承下來的紅色基因深刻在心魂,決不能丟,決不能忘。
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責任,作為一名新時代年青人,更要銘記革命先輩傳承延續下來的精神文化,要通過傳承紅色基因來增強意志、保持奮斗狀態,通過學習理論知識,掌握科學的認識論和方法論,提升自身思維格局和認識水平,能夠理性分析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,主動投身到“百舸爭流”的社會生活中去。
砥礪前行——筑夢六建,圓夢中華
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,千秋偉業,百年風華,來之不易。從“南湖小小紅船”到“新時代巍巍巨輪”,我們黨創造了百年歷史輝煌,也正開啟下一個時代新篇章。征程在前,使命在肩。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:在取得重要成績的同時,我們也必須認識到,這只是我們邁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步,我們決不能驕傲自滿、止步不前,要繼續謙虛謹慎、戒驕戒躁,繼續艱苦奮斗、銳意進取,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力拼搏,為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不斷作出新的更大貢獻。尤其是在“后疫情時代”,當代青年更應該主動投身基礎技術領域,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創造更高質量的技術成果。唯有如此,才能更好的把握住這百年難得的機遇,更好地實現中國夢。
實現黨和國家發展的宏偉藍圖,需要全體中華兒女共同奮斗。新中國成立以來,中華民族在振興發展,國有企業也在不斷發展壯大,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、科技進步、國防建設、民生改善作出卓著貢獻。作為國有企業的成員之一,湖南六建一直積極貫徹落實黨中央的重要指示和指導方針。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,面對錯綜復雜的國際形勢、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嚴重沖擊。在這次抗擊疫情過程中,國有企業沖在前面,在國家疫情防控工作、復工復產工作以及在促進產業循環中都發揮了重要作用。2020年公司積極響應集團號召,全面開展2020年“賽業績 展英才”項目建設百日會戰,公司各單位、項目部緊盯項目建設嚴抓進度,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均實現正增長,以優秀的業績成績被表彰為集團百日會戰優勝單位。除了完成企業產值指標以外,創優創獎成果豐碩,技術創新戰績非凡,尤其在BIM應用工作方面,取得了優異成績。
2020年是我參加工作、步入社會第一年。角色身份的轉換也代表著肩上責任與使命的變換。我時常在想:作為和平社會中的一員,作為六建中的一員,我,該如何作為呢?
作為湖南六建的一名新員工,入司以來便深刻的感受到了公司的企業文化,看到公司在疫情期間涌現的先進事跡、公司建設的異地扶貧項目以及獲得各種獎項的優質項目,內心都以成為一名六建人而驕傲自豪,也讓我深刻體會到了作為一名共產黨員、一名國企員工應有的使命感和擔當。在公司的期刊報道及公眾號里,我看到了許多優秀斐然的領導前輩,其中也不乏頭角崢嶸的年青人。讓我感到幸運能夠在這樣優秀的平臺里工作學習的同時,也深深地意識到自己還有很多需要學習努力的地方。
黨的偉大事業,就像是一臺巨大的機器,每一個工作崗位都是其中的一部分。我作為湖南六建的一分子,在工作崗位上為企業做出應有奉獻是一種責任,更是紅色基因在我身上的體現。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也許沒有轟轟烈烈,但卻有一份沉甸甸的責任。我要更加珍惜在項目一線的學習機會,通過發揮專業知識或技能特長,扎實學好施工現場各方面的知識,錘煉自我;在工作崗位上要不斷增強工作本領、創新工作辦法、提升工作效率,用實實在在的工作業績來提升精神境界、實現自我價值。要時刻在心中謹記,我是十四億中國人的一份子,我是先鋒隊,我是追夢者。
新時代新征程,肩負新發展階段新使命的當代中國人,更應當奮勇拼搏,砥礪前行!新的發展篇章已經開啟,要努力跟上前輩們的腳步,錨定方向,奮發有為踏上歷史新征程,共筑六建夢,共圓中國夢。(作者:陳莉)